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化产业的发展背后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伴随着文化领域的概念和边界不断发生变化,以数字出版、智能穿戴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正不断推动行业新变革,文化与金融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如何更精准地匹配各业态的文化金融需求,更有效解决不同领域面临的融资问题,成为当下业内日益关注与思考的新问题。
梳理四大本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59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0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5个百分点。
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考虑文化与金融的关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谈到,当前,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自身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传统与新兴业态差异的背后是截然不同的金融与资本需求,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边界不断变化,文化与金融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一步梳理。
在杨涛看来,面对愈加复杂的情况,研究文化金融需要更加关注四大本源问题。一是文化金融服务对象的问题,产业自身能否真正拥抱数字化、工业化、现代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从供给主体来看,文化金融服务应当是系统性、体系化;三是文化金融的功能和产品需要在新背景下进行体系化梳理。文化产业需要产业链与供应链进一步提高韧性安全,与之同时,也需要更多基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四是从政策与生态的角度来看,文化领域的业态与金融活动日趋复杂,二者叠加会在交叉地带产生更多的风险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监管制度,关注文化金融的基础设施服务、数据信息基础支撑、伦理标准与文化等生态土壤问题。
关注重大项目
当前,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内循环”不断提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事实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启动、实施,不仅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发展趋势。自“十四五”以来,根据各地近年来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清单,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已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11月1日,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支持重点文化遗产保护设施、重大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如今,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文化金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下,文化金融及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总体上呈现反弹趋势。在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看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扩大更多有效投资的形势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值得文化金融领域予以关注。
打造专属服务体系
2022年,中国银行业协会选取了30家银行进行调研,涵盖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主要银行和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9家中小商业银行,分析总结了近年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金融信贷规模不断增大,截至2021年末,30家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499.23亿元。其中,有22家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创新了文化产业信贷服务模式,占比73.33%,文化产业信贷服务模式在不断创新。但与此同时,鉴于一些文旅企业市场风险防控弱,银行业在更有效支持文化产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总监、财务会计专委会办公室主任艾亚萍提出,随着文化产业规模和产业创新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建议打造文化金融的专属体系,全面提高文化产业信贷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改善市场环境,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变现难、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体系和流转服务体系缺乏等现实问题,建议银行机构对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开展调研考量,抓住行业核心价值,综合评估考量风险收益。同时,培育一批优质的专业化资信评估机构,明确文化抵押资产的合法合规性,提高金融机构对无形资产的抵质押的接收意愿。
科技赋能大势所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进一步推进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此前,《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加速推动5G、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正为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共创、共建、共享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高质量文化金融,离不开文化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协同发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都将改变文化金融业务的传统运营模式。从前端营销获客,到贷前审批调查,再到贷后审核管理,科技赋能文化金融朝着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方向发展。
2020年5月,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指出,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畅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融通文化和科技、贯通文化门类和业态,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据悉,目前,由深圳文交所承建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已于今年8月3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上线运行。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于德江表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的上线将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助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总体工程建设。
据《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2)》,当前,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总体实现好转,但仍需要在发展中体现战略性和融合性,不断强化自身的体系化、系统化建设。期待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持续助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西安文理学院产业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12号西安文理学院太白校区 710065
联系电话:029-87251761 E-mail:wl_chanyejituan@163.com